《讓每一次的離職都加分》雖然是在談「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」,但事實上整本書都在談自我探索、自我理解以及培養自信。
事實上,我自己很常問自己書裡面提出的問題,也很常被問到這些問題,比如說「你該作自己喜歡的事情,還是作自己擅長的事情」。這本書的答案是,你該作自己喜歡的事情,因為喜歡的事情有可能會變成擅長的事情,但是你可能永遠不喜歡自己擅長的事情。
但這些書中提供的答案是正確的嗎?這當然要回歸到一件事情,就是「你設定的人生目標是什麼」。作者對於工作設定的目標跟目的是「讓人生更幸福」,而幸福是主觀的事情,因此人應該去尋找主觀上讓自己會更幸福的事情,並加以實踐。
書中對於這些常見的、工作上的兩難決策,提出的解決方案通常都不「客觀」,而是要你用自己的「主觀」去做判斷。你的主觀只有自己知道,因此,為了避免自己後悔或者做出偏離幸福越來越遠的決定,每個人都必須越來越了解自己。
我認為這本書是非常「東北亞」的書,對於已經有一定物質基礎、社會過度壓抑個體、在過去的教育過程中不鼓勵自我探索的社會而言,書中描述的問題非常切身。白話點說,如果一個社會普遍都還窮到有生存上的困境,「活下去」就是最大的幸福。但當一個社會並沒有太大的生存危機時,個體的精神需求就會放大。有些人成就動機強、有些人關係需求強、有些人穩定需求強,正因為不存在一套適用於每個人的標準與量尺,所以自我探索就顯得格外重要。說來說去,這完全切中了東北亞富裕而又集體主義的社會的年輕人的要害。
我認為這本書不該推薦給想找下一份工作的人,而是給所有無法從工作找到滿足感、成就感、幸福感的人。我真心希望你一點都不需要這本書,但如果此刻的你對工作感到無限厭倦,那這本書會給你一些相當具體的方式,協助你理解自己。